作者:李希贵
在首届十一学校“十佳学生”表彰活动上,策划者将许多著名的成功人士和杰出校友请到表彰现场,让他们为“十佳学生”颁奖并寄语全校师生。设计者还别出心裁地安排获奖者走红地毯,无论是受表彰的还是参加活动的同学,都深受感染。于是,在接下来的“学生最喜爱的十大校园活动”评选中,十佳表彰活动榜上有名,位列第四。
第二年春天,第二届十佳表彰活动如期进行。策划者凭主观以为,既然上届活动如此成功,且已在评选活动中证明是学生喜爱的活动,于是,不由分说,就原版“复制”了首届活动的流程,而且还美其名曰为学校的保留项目。结果,在接下来的“学生最喜爱的十大校园活动”评选中,十佳表彰不仅没能保持第四,连前二十名里也未见踪影。
为什么?
深入访谈后我们才明白,对于学生来说,一个活动可以承载许多价值追求,也可以设定若干教育目标,但有一个东西是不能丢的,这个东西就是一个“新”字。离开了“新”的要素,就很难吸引他们,也就很难实现设计者的初衷。
事实上,这个“新”字,正是我们学校管理者设计学校活动的起点,理由很简单,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青春的花季少年。离开了这个“新”,管理工作就可能事倍功半,甚至事与愿违。
所以,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我们梳理了全校的学生活动课程,逐一探讨、改造,把“新”字锻打到了所有的活动里。
譬如每年两次的运动会,过去春季一直是趣味运动会,秋季是田径运动会,年复一年,从运动项目到组织形式基本不变。有了这样的启发之后,我们便“新”字当头,把春季运动会演绎为寻找童趣、青春拓展和职业模拟运动会:或开展儿时的游戏,或把孩子们拉到社会的拓展基地,或让他们模拟不同的行业人士参加运动会。我们把秋季田径运动会改造成了开阔学生国际视野的课程,依次为国际奥林匹克、世界民族和五洲城市运动会,一个班或代表一个国家,或假扮一个民族,或模拟一个城市参加运动会。学生在校三年的时间里,运动会的组织形式不会重复,深受同学们喜爱。
开学典礼往往是所有学校活动中最难设计的。在同一个时间里,要想让每一个人喜欢这项活动,并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实属不易。很幸运,2009年的开学典礼第一次被同学们评为他们最喜欢的十大活动之一,而且名列第五。于是我们随即跟踪调查他们喜爱的原因,结果发现,有一个环节几乎牵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心:每个人的名字和照片在校园大屏幕上滚动,通过抽奖嘉宾抽取幸运学生到主席台与杰出校友结对,每一位同学在现场都有被抽取的可能。这个设计,让所有人都能真正参与,也让每一位同学心灵都受到震撼,这也是他们喜欢该项活动的重要的原因之一。
于是,管理的起点又有了一个关键的词汇:“参与”。每一个活动,如果仅仅有学生形体的“参加”,形在而神不在,那不是我们的追求,它必须撼动同学们的心灵。
2010年的开学典礼以一本“开学护照”为载体,在短短28分钟的时间里,牵动着每一位师生的心。会场上,台上台下全是老师和同学们在开学护照上互相签名、互赠祝福、相互合影留念、相互拥抱的场面。一本开学护照承载着他们的希冀、梦想与期待,整个欢腾的会场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,活动实现了从“参加”到“参与”的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