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文课堂该把什么教给学生呢?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,大而言之,这是语文教学目的的问题;小而言之,是一堂课的效率问题。我觉得就最实际的教学目的而言,语文课堂上,我们应当教给学生识字、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。
当学生毕业以后,课堂里学的语文有哪些能用得上呢?根据我们生活经验,应当是能认识更多的字,不念错字;能很好理解读到的媒体;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(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),从语文训练的角度讲,应当着重训练写作能力。既然这样,我们就要对症下药,为了学生的明天准备,这些虽然有一定功利色彩,可细细想来,也该是语文教学目的。要达到这些目的,我们的语文课该如何教学生呢?语文课堂最主要的是课文的学习,在学习的过程中,我觉得教师应当是要深入的领会作者是如何写这篇文章这个要点,如果我们能把这个要点领会到位,讲得透彻,学生听得明白,那这样的语文课就该是很成功的。
比如我刚刚上的《济南的冬天》,第一节中,老舍用了三组对比,教参上也很明确这三组对比的特点和作用,如果照本宣科,学生肯定只能停留在“背答案”的层次上,这样语文教学就是大家都深恶痛绝的“应试”型。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没有任何好处。
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深入研究一个问题:老舍怎么就能想到要运用对比的呢?学生围绕这个问题思考,教师围绕这个问题解析,最后,我们明确了大家共同思考的答案:1.因为对比能够把所要写的景物特征更明确的表现出来,所以要用;2.对比入题显得很自然,很贴近生活,所以要用;3.济南的冬天不是每个人都经历过,他用北平、伦敦等大家熟悉的地方来对比,很容易让读者理解,所以要用。接着,教师引导学生思考:你的作文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构思呢?让学生走进作家的内心,去思考文章是如何写出来的,一下子就把课堂深入到了理解与写作的层次上,由课文延伸到了语文能力,这样的课堂似乎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有用。